赤芍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分享到:
点击次数:3377 更新时间:2019年12月23日19:54:40 打印此页 关闭
    要:

通过搜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床经验, 总结出赤芍具有以下特点:1) 用量范围为0.925~300 g。2) 根据疾病、证型、症状, 寻求赤芍最佳用量, 如赤芍凉血活血、利胆退黄时治疗重度黄疸肝病、慢性活动型乙型病毒性肝炎, 为60~300 g;清肝泻火治疗眩晕、胃痛、小儿咳嗽、月经不调, 为0.925~30 g。3) 根据疾病、证型、症状, 寻求最佳配伍, 如凉血活血、利胆退黄常配伍三棱、莪术、桃仁、红花;清肝泻火常配伍龙骨、陈皮、白芍、黄芩。

赤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 ora Pall或川赤芍Paeonia veitchii Lynch的干燥根,主要含芍药总苷、鞣质类、黄酮类、挥发油等成分。赤芍味苦,性微寒,归肝经,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等功效。仝小林教授曾在《重剂起沉疴》中说:“随证施量形而上,量效对应治疗窗,证方药定量增减,疗效之秘如探囊”,临床上取得疗效的秘诀除了辨证精准外,还与组方配伍、使用剂量关系密切。本文通过搜集古籍和现代医家运用赤芍的临床经验,归纳了赤芍的临床常用剂量、配伍、所治疾病等规律,以供临床科研同道参考借鉴。

1 经典名方用量与配伍

古医籍记载赤芍可通过配伍相应中药,治疗高热神昏、血证、月经不调、热毒痈疽疮疡、跌打损伤等疾病(古现代方药用量折算因时代度量衡不同而变化,如东汉1两约13.8 g、宋金元1两约41.4 g、明1两约37 g、清1两约37.3 g)。如在犀角地黄汤(明·《普济方》)中赤芍(三分约1.11 g)配伍牡丹皮以泄热散瘀、凉血散血,治疗热扰心神,身热谵语,或热伤血络,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等症;芍药清肝散(明·《原机启微》)中赤芍(二分半约0.925 g)配伍黄芩、山栀以清肝泻火,治疗肝经风热之目赤肿痛、羞明多眵之症;血府逐瘀汤(清·《医林改错》)中赤芍(二钱约7.5 g)配伍柴胡以活血行气,治疗胸中血瘀证;少腹逐瘀汤(清·《医林改错》)中赤芍(二钱约7.5 g)配伍当归、川芎散滞调经,治疗瘀血结于下焦少腹,少腹作痛,月经不调;仙方活命饮(宋·《女科万金方》)中赤芍与金银花相伍以散热解毒,治疗一切热毒痈疽疮疡;虎杖散(宋·《圣济总录》;每服三钱匕,温酒调下,不拘时候)中赤芍(一两约41.4 g)与虎杖相配以散瘀止痛,可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

2 名老中医用量与配伍经验

2.1 崔公让

赤芍常配伍甘草,组成赤芍甘草汤,治疗静脉功能障碍性疾病证属血瘀者。其中赤芍清热凉血、活血祛瘀止痛,生甘草清热解毒、消散痈肿,可消除组织肿胀、炎变,共为君药。赤芍常用至30~60 g,甘草常用至30~60 g,同时还要注意甘草大剂量使用时间不能过长,最好控制在1周内,以免引起水肿、血压升高、低血钾等不良反应,亦常配伍当归以达到活血而不伤血,清热而不损阴之效

2.2 汪承柏

首创“凉血活血重用赤芍”治疗重度黄疸肝病,常用赤芍配三棱、莪术、桃仁、红花。其中赤芍退黄疗效、机制已较为明确,三棱能破血中之气,莪术为“气中血药”,桃仁对血瘀、血热者甚宜,红花乃“行血之要药,入心入肝, 使恶血下行”。赤芍常用至60~80 g,对于血清TBil>250μmol/L的患者,赤芍、三棱、莪术、桃仁、红花常用至300 g,药专力厚,重剂起沉疴

2.3 颜正华

赤芍最常用于眩晕和胃痛。其中治疗眩晕多配伍重镇平肝药,如龙骨、牡蛎等,治疗胃痛常配伍理气止痛药,如佛手、陈皮等。无论眩晕、胃痛,凡属瘀血阻滞兼肝火盛者皆可选用赤芍,同时常配伍白芍、丹参以活血化瘀止痛,清热凉血泻(肝)火。常用剂量为15 g,用药范围在5~30 g

2.4 陈可冀

常用赤芍配伍川芎,可作为心血管疾病血瘀证的通用药物,其中赤芍可佐川芎之温燥,加强活血化瘀之功,对改善血瘀有良效。陈院士常用二者治疗多种血瘀证,尤其是冠心病介入术后,以川芎、赤芍的有效组分配伍组成的芎芍胶囊,经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证实具有预防介入术后再狭窄的作用。赤芍常用至10~15 g,川芎常用量10 g,他主张从小剂量起步,不效则加量。

2.5 吕光荣

常用赤芍配伍马钱子治疗顽痹痛证,不拘部位,无论寒证、热证。而配伍赤芍的目的是为了降低马钱子的毒副作用。赤芍的常用剂量为9~15 g,马钱子的通常剂量为1枚(临床上根据患者病情选用大小不同的马钱子)。

2.6 李可

常用赤芍配伍归尾、红花、乌梢蛇,自创乌蛇荣皮汤,其中赤芍常用量15 g,归尾30 g、红花10 g。赤芍、归尾、红花可养血活血,乌梢蛇善通经络、祛风邪,“主诸风瘙瘾疹,疥癣,皮肤不仁,顽痹”,全方使局部气血充盈,肌肤得养

3 方药量效研究委员会专家用量与配伍

3.1 仝小林

重用赤芍治疗肝病,常用仝氏通胆降酶煎治疗胆汁淤滞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肝或胆道酶升高,赤芍常用量为15~30 g。常配伍丹参、五味子、茵陈、虎杖治疗肝源性糖尿病。其中赤芍、丹参清热凉血、活血化瘀;茵陈、虎杖清热解毒、利胆除湿,同时具有降糖作用, 可促进乙肝表面抗体由阳转阴;五味子益气生津,可保肝解毒, 使糖尿病合并肝炎者的转氨酶下降。上述5味中药的常用量均为15~30 g。此外,仝教授将活血化瘀通络法贯穿肝纤维化及肝源性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治疗的始终,用药包括赤芍、丹参、虎杖、大黄、水蛭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之品

3.2 李赛美

赤芍配伍甘草,是李赛美教授治疗糖尿病后期所致的血管神经病变常用组合之一。李教授认为赤芍具有养阴之功,又兼有凉血散瘀之效,对阴虚燥热所致的火毒瘀邪具有破散之功。燥热容易动血,血溢经脉,兼热躁动,更容易耗气伤津,此时可用炙甘草从源头上补阴之不足,用赤芍之性凉以滋阴清热、散血凉血,暗含芍药甘草汤之意,赤芍常用量10~15 g,甘草常用量6~10 g。此外,常用赤芍配伍小柴胡汤,治疗慢性活动型乙型病毒性肝炎,小柴胡汤疏利肝胆、通畅三焦,配用赤芍, 可清利湿热,同时加强抗毒祛邪作用

3.3 黄煌

常用赤芍配伍怀牛膝、石斛、丹参,组成自拟方——四味健步汤,用于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末梢神经炎、糖尿病足等)、下肢血栓形成、慢性肾病、老年腿抽筋者或不安腿综合征、腰椎骨质增生等疾病见下肢疼痛或浮肿,并见舌质紫暗等瘀血症者。方中赤芍、丹参活血化瘀,怀牛膝补肝肾、强筋骨、活血祛瘀、引血下行,主治腰膝骨痛,足痿筋挛;石斛用于治疗中医痹病,如腰膝、下肢疼痛或无力等症。此方功效主要在于活血化瘀、缓急止痛、强筋骨、壮腰膝,改善下肢供血,恢复下肢功能。赤芍常用量为10~30 g,怀牛膝常用量为15~30 g,有时可达到50 g,石斛20~30 g,丹参12~20 g。此外,常用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病、脑梗死、高脂血症等)、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妇科疾病(闭经、不孕症、子宫肌瘤、乳腺疾病)、内分泌疾病(肥胖、甲状腺疾病等)、皮肤病(痤疮、慢性湿疹等),其中赤芍常用量为10~30 g。常用荆芥连翘汤治疗皮肤病(痤疮、荨麻疹、多形性红斑)、免疫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症)、五官病(中耳炎、肥厚性鼻炎、扁桃体炎、口腔溃疡)、呼吸系统疾病(肺结核、肺炎)、慢性肾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秃发等,方中赤芍常用量6~12 g

4 现代医家用量与配伍

4.1 配伍虎杖

用赤芍配虎杖、茵陈,治疗小儿黄疸性肝炎。赤芍、茵陈常用量为20 g,虎杖常用量为12 g。赤芍重用对瘀胆型肝炎退黄有显效,茵陈为治黄要药,虎杖对于急慢性肝炎退黄及改善肝功能有较好的作用。用赤芍配虎杖、大黄,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其中赤芍60~100 g、虎杖30 g、大黄6~10 g。

4.2 配伍大黄

治疗肝功能衰竭善用赤芍配大黄,二药共奏泄热逐瘀、和营止痛之功。因急性肝功能衰竭易出现临床危急重症,因此二药用量均较大,大黄常用剂量为15 g(后下),赤芍50 g。其解毒化瘀Ⅱ方(赤芍50 g,大黄15 g,石菖蒲、郁金各15 g,白花蛇舌草、茵陈各30 g)是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的精方。在慢性肝功能衰竭治疗中,大黄常用剂量为6~10 g,赤芍15~30 g,二者合用,以取活血解毒祛瘀之效。湖北省仙桃市中医院肝病科自拟以赤芍、大黄为主方的赤芍承气汤,治疗慢性肝功能衰竭,在治疗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方面具有良好的疗效,赤芍承气汤组方如下:赤芍60 g,厚朴、枳实各30 g,元明粉(冲服)10 g,生大黄30 g。采用大黄赤芍汤灌肠治疗重型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由大黄20 g、赤芍60 g、虎杖30 g、厚朴30 g、枳实30 g组成,可改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等生化指标,为临床提供了一种较好的治疗重型肝炎的辅助方法。

4.3 配伍白芍

常将二药配成药对治疗小儿咳嗽,白芍长于敛阴止汗,补而不泻,主治阴亏、肝阳偏亢诸症;赤芍长于清泄肝火,散而不补,主治血瘀、肝火所致诸症。临床上对于肝郁型久咳取效甚佳。其中赤、白芍常用剂量均为9 g。夏桂成亦常用二药配伍作为妇科调周之用,用于经间期养血活血、促排卵,赤、白芍常用量均为10 g。

4.4 配伍当归

何立群常以赤芍配当归,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他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脾肾虚损,必累及于肝,肝病则疏泄不及,而致气滞血瘀。当归主血、主气、主动,赤芍主血、主静,二药合用气血双调,动静结合,功善补血、活血、清肝、化瘀,达到补养行通之目的。二药常用剂量均为15 g。

5 小结

通过总结经典名方、名老中医、“方药量效研究委员会”专家以及现代医家临床应用赤芍及其用量的经验,得出临床用量为0.925~300 g。本文根据疾病、证型、症状,寻求赤芍最佳用量与配伍:1)赤芍清肝泻火,可配伍龙骨、牡蛎、佛手、陈皮、白芍、黄芩,治疗眩晕、胃痛、小儿咳嗽、月经不调,剂量范围为0.925~30 g;2)可减马钱子毒,协同马钱子治疗顽痹痛症,剂量范围为9~15 g;3)清热凉血、活血祛瘀,可配伍当归尾、红花等化瘀活血药,金银花、虎杖等清热凉血药,治疗皮肤病(下肢瘀积性皮炎、牛皮癣、鹅掌风、神经性皮炎、热毒痈疽疮疡)、心血管疾病血瘀证、内分泌疾病(糖尿病末梢神经炎、糖尿病足、肝源性糖尿病)、肝功能衰竭、高胆红素血症、肾功能衰竭、腹痛、跌打损伤、老年腿抽筋者或不安腿综合征、腰椎骨质增生,剂量范围为1.11~60 g;4)利胆退黄,可配伍三棱、莪术、桃仁、红花,治疗重度黄疸肝病、慢性活动型乙型病毒性肝炎,剂量范围为60~300 g;5)养阴可配伍炙甘草、当归,治疗糖尿病后期血管神经病变,剂量范围在10~15 g。

赤芍具有保肝、抗肿瘤、抗抑郁、改善学习记忆、保护心脏、抗凝、抗血栓等药理作用,赤芍用量较安全,但不适用于血虚无瘀之证及痈疽已溃者。本文通过总结古、今医家运用赤芍的临床用量及配伍规律,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依据。

上一条:中国历史上历代对赤芍、白芍的考证辨析 下一条:朝鲜产赤芍和国产赤芍的生药学比较研究